【/h/】6月1日儿童节前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系列与婴儿用品相关的国家标准,涉及尿布、婴儿凳子、玩具中的塑化材料等。今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儿童玩具质量案件239起,涉案金额41.87万元,罚款50.82万元。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净化婴儿用品的市场环境,让孩子安心玩乐,让家长放心购买。
【/h/】为确保婴儿用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抓薄弱环节,推动婴儿用品质量提升。
加快制定相关标准。鉴于家长担心儿童玩具使用塑化材料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隐患,新发布的国家标准《玩具和可放置在入口处的产品中塑化材料的确定指南》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可接触玩具材料和部件中塑化材料的含量,有助于玩具制造商使安全玩具更适合儿童,提高产品质量。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启动了婴儿用品国家标准‘保苗’专项工作,努力加快婴儿用品相关标准的修订和修订。”
清理虚假违法广告。针对教育培训行业虚假违法广告现象,今年4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培训广告清理整顿行动,加强了对教育培训广告和教育培训项目预筛选广告的监管。并配合教育部门查处重点案件,严厉查处利用科研机构、学术机构、教育机构作为推荐和证明的教育培训广告,重点打击冒充专家教授误导学生的虚假违法广告。
加强线上销售渠道的治理。目前,许多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婴儿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加强了对网上销售儿童产品的质量监管,对儿童和婴幼儿服装、塑料玩具、儿童家具等消费者更关心的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管和抽查,依法严格查处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儿童产品的违法行为。去年共随机抽取8类1324家企业生产的1444批产品,不合格发现率为8.0%,比2019年下降1.7个百分点。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夯实平台运营商的主体责任,加强平台内运营商的质量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促进缺陷产品的召回。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儿童产品的安全性一直是召回管理的重点。自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中国已实施618起儿童产品召回,共涉及578.1万件。涉及的产品主要包括儿童玩具、儿童家具、儿童服装、儿童文具等。主要缺陷包括小零件和绳索引起的窒息危险、增塑剂过量等化学危险以及机械伤害等其他危险。
【/h/】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婴幼儿产品的市场监管,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犯儿童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打假、混淆等违法行为,维护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18年、2019年、2020年共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32500件,罚款13.9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在校园周边重点地区部署和加强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
人民日报(2021年6月4日第18版)
发布时间:2021-06-06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