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有了国家标准(权威发布)

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日前,《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以下简称《标准》)向社会公布,明确了现阶段国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标准。

“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中国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制度创新。”在国务院办公厅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赵晨曦表示:“标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人民享有相应权利的重要依据。通过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重要措施。”

9个方面,22个类别,80个服务项目,清晰的底线标准

自“十三五”以来,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基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h/】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床位数达到6.51张,全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病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养老服务等一系列与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相关的重大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底,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分别达到678元/月和5962元/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13.6亿、2.17亿和2.68亿。

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到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显著提高”;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均等化”。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教育部、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等20个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该标准。

该标准涵盖了“七有”,如子女受教育、学习教书、工作收入、患病就医、养老、生活赡养弱者、“两保”,包括优秀兵役保障和文化服务保障。共有9个方面,22个类别,80个服务项目。

“标准明确了各级政府在现阶段必须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范围和底线标准,让地方政府知道在现阶段应该保护什么,在多大程度上保护基本民生。”赵说,《标准》有利于指导各地按照中央要求,查补不足,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财力用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和生活中最关键的环节,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3000多万老年人享受了福利补贴

一老一小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标准》在儿童保健服务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在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感方面,政府每年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评估、体检、辅助检查、健康指导等服务;每人每年提供一次中医体质鉴定和中医保健指导。在养育子女方面,政府每年为0-6岁的儿童提供13次免费健康检查,并为0-3岁的儿童提供2次善后服务。

该标准还明确指出,儿童保育服务包括特殊儿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贫困儿童的保护以及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照顾和保护。其中,孤儿、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和几乎无人陪伴的儿童是特殊儿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的对象。

“目前全国集中孤儿6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611.3元;社会散居孤儿13.4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184.3元;有253,000名事实上的无人陪伴儿童被纳入保护范围,保障标准由地方根据与孤儿基本生活水平挂钩的原则确定。”民政部计划财务部主任冯亚平说。

根据标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也将获得福利补贴。政府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对经济困难、被确定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

“具体考核办法和补贴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据冯亚平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3000多万老年人享受了福利补贴,有效缓解了部分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困难。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高标准,扩大老年人福利补贴范围,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开放各地区亲友代理和线下办理,解决智能技术应用给老年人申请补贴带来的困难。

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

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近10年来,城乡居民死亡率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占城乡居民死亡人数的40%以上。

《标准》明确规定,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疗服务系统免费提供,患者可在辖区内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获得相应的免费医疗服务。

“对于高危人群,进行免费高血压检测和空腹血糖检测。一旦确诊,我们每年可为相关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提供4次免费随访。”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基层部门负责人高光明表示,到2020年,城乡社区每年将为1亿多高血压患者和约3500万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随访结束后,医务人员每年应对纳入管理范围的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活着活着也是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保障基本住房需求方面,《标准》明确了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三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为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住房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潘蔚介绍说,随着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农村危房保护目标向农村低收入群体调整,包括容易返贫的农村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农村分散供养的贫困人口以及因原因、灾害、事故等刚性支出大或收入大幅减少而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家庭。

“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我们将对未享受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其他贫困家庭给予支持,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长效机制,为巩固和扩大扶贫攻坚成果、继续推进农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潘蔚说。


人民日报(2021年4月22日02版)

发布时间:2021-04-23 21:01